乡村振兴战略创新发展模式与实践
2022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之年。乡村兴则国家兴,当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在蔓延,世界经济复苏脆弱,气候变化挑战突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任务极为繁重艰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更加特殊而重大的战略意义。“乡村”是以县域为范畴的综合性全域概念,乡村振兴本质上是以县域为基本单元的全域、全员、全面的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场持久战。
回望过去,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已取得重要成果,但也存在不容忽视的困难问题需要化解。产业层面看,县域产业粗放式、同质化、链条短、融合浅的问题依然普遍存在,乡村资源要素流动性差,产业创新发展内驱力不足。人才层面看,县域人才总量不足、结构失衡、老龄化严重等问题依然突出,乡村人才总体发展水平与乡村振兴人才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文化层面看,如何整合文化资源、活化文化遗产,将文化软实力转变为产业发展力是当下和今后一段时间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重要使命。生态层面看,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有效推进,但有环境缺要素、有资源缺资本的问题十分突出。组织层面看,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和村民自治组织的建设需进一步完善,各部门、各组织协同联动形成合力,才能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乡村振兴的良好格局。
县域不仅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主战场,同时也是生态文明建设、新型城镇化等重大国家战略的主阵地。系统推进乡村振兴,须以战略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和项目思维统筹考虑、全面部署。为此,泛华集团基于30年来在600多个中小城市和县域的创新实践与理论集成,提出“融合破题、要素贯通、平台赋能、协同创新”四大创新路径,助力地方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开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一)三产带动、融合破题:打通“3-1-2”或“3-2-1”产业路径,推动产业融合发展。
国际产业竞争的实质是产业体系的竞争。从需求侧出发,破题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通过三产创新发展带动一产和二产转型,打通“3-1-2”或“3-2-1”产业创新发展路径。在具体实践过程中,要抓住以下三个关键点:
一是要聚焦地方特色优势单品,把小产品打造成为大产业。农产品种类复杂、品种繁多,地方要走出特色、做出规模,需要聚焦该地区最具有特色的优势单品,围绕单品的规模化、集约化、绿色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实现把小产品打造成为大产业的战略转型。
二是要找准产业链关键环节和链主企业,用生态思维做好全产业链。围绕单品,找准产业链关节环节,找准“链主”企业,组织育种育苗、生产加工、科技研发、保鲜仓储、冷链物流、品牌推广、交易结算等各类经营主体,联农带农,构建产业生态,带动全产业链协同发展。
三是需求侧与供给侧双向拉动,整体提升产业微笑曲线。充分发挥农业的食品保障功能、生态涵养功能、休闲体验功能、文化传承功能,需求侧与供给侧双向发力,从单纯卖产品向“卖风物”“卖体验”转变,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和价值链融合,整体拉升产业微笑曲线。
(二)双轮驱动、要素贯通:科创与品牌双轮驱动,撬动全产业链全要素城乡贯通
广大县域与中心城市相比,产业创新土壤比较贫瘠,要扭转“弱势农业、低效产业”局面,科创和品牌是核心要素。
一是构建科创体系,强化科技成果的集成创新。首先要做好全产业链科技成果创新集成,从产业发展的全要素、全环节、全链条出发,为全过程创新集成备好科技成果“原料”。其次要打造科技经纪人队伍,让有企业家思维的青年科技人才、返乡入乡创业人员等作为科技经纪人来对接科技领军人才与企业家,成为凝聚科技人才的“强磁场”。再次要建立新型科技投资机构,围绕产业链打通科技创新转化与应用全过程,打造科创工场,做好科技孵化器、产业孵化器、项目孵化器。进而打造科技成果转化的应用场景,结合地方产业和产品特色,围绕项目形成“点-线-面-体”的科技创新场景体系,实现全产业链科技成果集成落地。
二是实施品牌战略,塑造彰显地域特色的新名片。大多数品牌由于缺乏文化内涵、缺乏品质保障而丧失了品牌应有的可信度和带动力。实施品牌战略,一方面要让文化可视化,挖掘文脉、连通商脉,通过创意设计塑造彰显地方文化IP的产品品牌。另一方面要让品质可视化,通过数字经济实现产品全过程在线溯源、检验检测、品质认证,建立持续的品质可信度。让品牌彰显文化内涵、凝结质量信誉,成为地方高质量发展的新名片。
三是贯通城乡要素,加速创新要素在城乡间自由流动。通过加快提升新型城镇化水平,全面补短板强弱项,促进集中在城市的各类要素回流乡村,打通乡村特色产品上行通道。同时,强化数字经济与地方特色产业的融合发展,充分释放数字经济跨区域协同、跨时空链接、跨行业融合的独特属性,加速各类创新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把县域后发优势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强劲动能。
(三)平台赋能、产业育城:数字经济重构产业新生态,打造平台经济、结算经济
为加快地方产业数字化转型,提升全要素生产转化效率,推动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泛华创新提出“产业育城”的产业振兴发展模式。在数字经济驱动下,以地方特色产业育城中心为核心抓手,以平台赋能中小企业发展,推动产业集群化、集群基地化、基地园区化、园区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
一是创新产业育城模式,激活地方造血机能。聚焦地方特色主导产业和特色优势单品,线上通过数字化产业育城平台为地方导入数字经济、科技创新、创新设计、产业教育、金融资本等全产业链创新要素,线下融合地方特色产业体系,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产业园区和产业集群,形成总部经济、平台经济、结算经济。
二是平台赋能中小企业,打造区域结算中心。在县域经济中,中小企业发挥着关键性主导作用。按照“一品、一网、一平台、一中心、多基地”的产业育城发展模式,打通数字化供销体系,打造区域性产品交易结算中心,重塑“产品卖全国卖全球、结算在地方”的发展模式。
三是小空间形成大集聚,重塑县域空间新增长极。围绕地方特色主导产业和特色优势单品,以产业育城模式指引、产业育城平台赋能,在县城选址打造产业育城中心,承载中心城市要素下沉;在县城周边及中心镇、重点镇打造特色产业园区、特色产业集群;在广大乡村打造标准化种养殖基地,形成分工明确、联系紧密的空间发展格局,通过小空间承载国家大战略。
(四)协同创新、集成示范:多维战略统筹联动形成合力,共筑全要素智慧产业示范区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要与生态文明建设、新型城镇化等重大国家战略有机融合,协同推进,做好绿色协同、城乡融合、多维联动,为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持久动力。
一是绿色协同,以生态文明牵引乡村振兴。“双碳”目标背景下,通过创新开展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结合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等示范项目在地方落地,创新绿色协同机制,牵引乡村全面振兴。
二是城乡融合,以新型城镇化助推乡村振兴。统筹运用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专项企业债券、开发性政策性及商业性金融等资金,通过资金与项目叠加推动城乡融合;同时加快推进县域补短板强弱项,促进市县乡村功能衔接互补,为乡村全面振兴打好基础。
三是多维联动,创新集成“全要素智慧产业示范区”。积极落实和承载国家和省市相关部署,以重点项目为抓手,聚集高端要素,创新集成、合力打造“全要素智慧产业示范区”,形成场景示范,引导社会组织共同参与乡村振兴工作,共同搭建共生共享共创的乡村振兴生态系统,协同推进乡村振兴。
综上,泛华通过“融合破题、要素贯通、平台赋能、协同创新”四大创新路径,综合集成“EOD+产业育城+全要素智慧示范区”的乡村振兴创新发展模式,系统整合顶层设计、投资运营、产业运营、数字运营、建设服务全过程服务体系,贯通中心城市、县域经济、特色乡镇、美丽乡村城乡融合发展四层结构,助力地方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责任编辑:张乐 胡钰梅
版权声明
本网原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注:凡注明“来源:XXX(非新农民网-《新农民》编辑部 GYorg.cn)”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Email:348171 444#qq.com】
阅读:
标签:
上一篇:杨学峰——拥抱当下
人物
HOT CHARACTER
图汇
HOT PICTURES
热点标签
HOT TAGS
每天排名
TOP ARTICLES
普及一下中国官员级别。中国官员级别采用行政五级划分为:国家级、省部级、司厅局级、县处级、乡镇科级,各级分为正副职。股所级(股级)不属于国家级别,不由组织部门任命,属于地方行
举报电话:12377
友情链接
LI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