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乡村绽放新时代华彩

日期:2022-09-29 16:02:29 来源:农民日报·中国农网 作者: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陈涛 程天赐 崔现芳

  如今走进广袤乡村,和乡亲们谈起这十年间最触动心弦的文化收获,他们定会自豪地告诉你:是文化设施建到了家门口,听戏观影看书都更方便了;是乡风文明了,村落环境美了,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切实减轻了经济负担;是农耕文化、乡土文化得到传承发展,乡村文化产业让他们传艺、致富显身手;是农文旅融合发展,美丽乡村吸引无数城里人来家乡旅游,自己的收入“噌噌”往上涨,乡亲们更有文化自信了……

  一个个具体的场景,构成了党的十八大以来生动丰富的乡村文化景致;一个个愉悦心灵的瞬间,折射出乡村文化振兴硕果累累。

  乡村文化建设实现从送书、送戏、送电影下乡的“送文化”,到构建完善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农民群众在家门口“种文化”“兴文化”的根本性转变。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充实,乡风民风更加文明淳朴,农耕文化传承发展更富活力,文化乡村绽放出新时代华彩。

  文化铸魂,乡风文明建设渐入佳境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和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党的十八大以来,乡村文化振兴全面发力推进。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重心下移、共建共享,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取得长足发展,农民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多彩。

  在湘东山区,窗明几净的谭家垅村农家书屋里,挤满了刚放学的小孩,乡贤在带领孩子们阅读。不远处的小广场上,老年人正在做保健操。以前孩子们不上学时都是在乡野玩耍,大人们成群打牌,如今一切都变了。湖南省攸县在农村百姓家门口建设小广场、小书屋、小讲堂“门前三小”工程。同时,充分发挥新乡贤、老党员、老教师和文艺骨干的引导作用,带动群众积极参与文体活动和文明志愿服务。龙灯队、锣鼓队、篮球队、武术队、文学社等,在乡村活跃起来。干群关系好了,乡风更文明了。

  攸县“门前三小”惠民文化工程,只是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不断健全的一个缩影。

  各地加快建设农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目前总数量已超57万个,收听广播、读书看报、观影赏剧、开展文体活动等,在这里都能进行。推进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改革,将独立、分散、“孤岛”的资源连接起来、流转起来,输送下去,为老百姓提供城乡一体、普遍均等的公共文化服务。全国大部分农家书屋与市县图书馆的图书资源实现联网、通借通还。各地还因地制宜,创新推出深受群众欢迎的文化阵地建设。浙江农村文化礼堂、甘肃乡村舞台、山东农村文化大院、安徽农民文化乐园等基层文化空间,布局合理、功能配套、供需衔接,很好满足了群众需求。

  戏曲演出、电影放映、广播电视村村通、农民丰收节、农民自办“村晚”、农民体育、广场舞、健身舞、传统节日民俗文化活动、新时代文明实践等,常态化开展,为乡村注入活力。这些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滋养着农民的心灵,开掘着农民的潜能,也塑造着农民的精神世界。崇善向美、见贤思齐,建设文明乡风成为村民们的自觉追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乡风文明建设深入推进,取得可喜成绩。

  中组部、中宣部、中央文明办、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等11个部门,共同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的指导意见》,对文明乡风建设作出全面部署。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联合开展“全国村级文明乡风建设典型案例”宣传推介工作,展示新时代乡风文明建设的探索实践成果,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效应。

  各地深化对乡风文明建设规律的认识,将优秀传统文化嵌入乡风文明,从村民生活细处入手共育文明,创新思维做好新时代移风易俗,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文明村镇”“美丽庭院”“星级文明户”创建,“好媳妇”“好婆婆”“乡村好人”评选,“四德榜”“道德银行”“文明积分”激励机制等,充分调动了农民群众参与乡风文明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

  通过制定群众认可、切合实际、约束有力的村规民约,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成立红白理事会等方式,整治农村婚丧大操大办、高额彩礼、铺张浪费、厚葬薄养等不良习俗。农村陈规陋习蔓延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孝亲敬老等社会风尚更加浓厚,乡村社会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农民群众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传承发展,农耕文化保护谱写新篇

  我国农耕文化传统源远流长。农业文化遗产地、古村落古民居、传统手工艺、民俗文化活动等,承载着乡愁记忆和祖先留下来的农耕智慧,给现代人以无尽的启示和精神慰藉。我国农耕文化传承、保护和发展取得可喜成果,不仅留住了文化乡愁,也让乡村更具魅力。

  十年来,国家加大对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传统村落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保护力度,实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非遗传承人研培计划,推进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各地探索建立非遗工坊,举办非遗购物节等,让非遗文化更好地融入当代百姓生活。一系列新政策、新机制、新举措的出台,使优秀农耕文化焕发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我国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目前,农业农村部已认定6批138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全球共有65处经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中国以拥有18处而居世界第一。各地在发掘中保护、在利用中传承,把传统农耕文化和现代文明要素有机结合,走出绿色和谐发展之路。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成为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引擎,成为培育特色品牌农业的重要依托和先天优势,成为发展乡村旅游极具魅力的看点,成为遗产地乡亲们致富的聚宝盆。

  古村落、古建筑以及附着于其上的地域、民族、习俗、节庆等无形资产,是我们的文化瑰宝。近年来,我国古村落保护与合理利用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比如,更加注重保留村庄传统风貌,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社会力量参与古村落保护利用的方式也更多样。推动文创活村,即通过“古村落+艺术家”模式打造创客工坊、通过“古村落+企业”模式打造艺创平台、通过“古村落+高校”模式打造艺术写生与实践基地等,振兴传统村落。

  非遗承载着中华文化独特的智慧、理念、气度和神韵,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文化价值。从秧歌、剪纸、刺绣,到中医针灸、二十四节气、太极拳,目前我国共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557个,共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3000余名。省、市、县级非遗项目则是数不胜数。截至2021年,中国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名册)的项目共计42项,总数位居世界第一。

  乡村是非遗项目的富集地。近年来,倡导非遗活态传承,鼓励非遗跨界融合,为非遗传承发展打开新思路。在黔西南,“非遗+创意”让很多大山里的绣娘坐在家里通过互联网,与远在巴黎、伦敦等地设计师合作,产品远销海外。在云南丽江,“非遗+旅游”,活了非遗,火了旅游。此外,“非遗+研学”“非遗+互联网”等模式,都为探索让非遗更好融入现代生活,推进乡村文化振兴贡献了力量。

  农业文化遗产、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农耕文明的精华,承载着多彩文化,维系着情感认同,保护传承发展好它们,使我们的生活更丰富更美好。

  守正创新,乡村文化产业方兴未艾

  依托美丽乡村丰富的文化资源,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将文化建设与农民致富愿望紧密结合,实现了文化资源、文化场地等的有效利用,赋予了农村文化可持续发展的新动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迅速。随着推进乡村文旅产业发展一系列政策措施的落地,农业纵向延伸产业链条、横向拓展农业功能,为乡村发展打开更大的空间。观光农业、体验农业、文旅小镇、田园综合体、古村落游、非遗研学游、民宿、农家乐等农文旅融合模式,丰富了乡村新业态。乡村休闲旅游业不断提档升级,农民就业增收渠道不断拓宽。2021年,全年休闲农业营收超过7000亿元,比2015年增加2600亿元。

  凝结着乡愁文化的传统手工艺产品,受到公众热捧。依托刺绣、蜡染、剪纸、农民画、编织、彩塑、金属锻造等民间手工艺,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方兴未艾。在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侗族刺绣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当地通过“企业+基地+绣娘+市场”的模式,让侗族妇女在家门口就业创业,实现顾家、传艺、致富“三不误”。云南大理市周城村通过建立白族扎染博物馆、开展文旅融合的扎染手工体验课,使扎染作坊从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型,年收益增长了一倍以上。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启动实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计划”。文化和旅游部、农业农村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意见》,从创意设计、演出产业、手工艺、文旅融合等8个领域擘画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蓝图,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

  艺术介入乡村建设蔚然成风。用艺术方式唤醒乡土的巨大潜力,涌现出一批成功的实践案例。有些地方以艺术的方式改善村容村貌,举办大型艺术节,复兴当地百工,吸引城市的游客;有些地方以创意设计提升乡村经济附加值,推动农村手工艺、土特产走出大山;有些地方在古村落开展公益艺术教学,以创意产业引来“文创移民”和本地村民回归。

  民间演艺活动广受追捧。如今,在浙江、福建、河南、山西等地农村,广袤的田园回荡着悠扬丝竹和激情锣鼓。浙江省有450多个常年演出的民营剧团,从业人员1.5万余名。福建省有民间剧团800多个,从业人员近4万人。河南省宝丰县有近1/8的农村人口从事曲艺、魔术等民间艺术表演,他们农忙务农、农闲从艺,足迹遍布全国,每年创收超亿元,形成令人称奇的“宝丰文化现象”。

  特色文化产业成为推进乡村产业兴旺的重要增长点,也成为吸引文创人才下乡、新农人返乡创业的重要平台和推手。乡村特色文化产业,迎合了现代人寻觅乡愁、返璞归真的文化心理和消费需求,有着广阔的市场。它让乡村变得更时尚、更富活力,也让乡村文化振兴的综合效应日益彰显。

版权声明

本网原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注:凡注明“来源:XXX(非新农民网-《新农民》编辑部 GYorg.cn)”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Email:348171 444#qq.com】

阅读:

标签:

分享到:
0

扫一扫 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人物

HOT CHARACTER

图汇

HOT PICTURES

热点标签

HOT TAGS

每天排名

TOP ARTICLES

中国官员级别知多少

普及一下中国官员级别。中国官员级别采用行政五级划分为:国家级、省部级、司厅局级、县处级、乡镇科级,各级分为正副职。股所级(股级)不属于国家级别,不由组织部门任命,属于地方行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举报电话:12377

友情链接

LINKS

战略合作:中国公益在线编委会创新工作委员会

主管单位:北京益行智库信息科学研究院

通联地址:中国.北京市海淀区中央广播电视塔888室

联系Email:18611823110@qq.com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国家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5688号 互联网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京网文【2017】2545-288号

Copyright © 2016-2022 新农民网 Powered by GYorg 国家工信部备:京ICP备18002049号

返回首页